在吳興區月河街道章計村小區周邊的店鋪門口,監控探頭日前自動識別到多家店鋪將貨物擺放在店外經營,系統第一時間將相關問題通知屬地街道執法中隊。執法人員迅速與各家店主溝通規范經營要求,店主當場完成整改,街道秩序迅速恢復。
“之前很多商鋪把商品擺在店鋪外面,這里道路本身就不寬,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,走路都困難。現在周邊路面都整潔了,路也好走多了!”附近居民王先生滿意地說。這一高效處置的背后,是我市智慧城管業務系統通過AI算法實現的智能監管閉環。
近年來,我市依托城市“芯大腦”的基礎設施、數據、算法支撐,打造了集監督評價、餐飲油煙、高空瞭望等模塊于一體的智慧城管系統,監管范圍涵蓋七大類部件、五大類事件,年均處置問題約20萬件。除傳統信息采集員上報外,系統共享了13萬路視頻監控,通過AI算法實現違停、店外經營等問題的智能識別與派遣,問題處置率和按期處置率顯著提升。
以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油煙難題為例,平臺已納入全市4467家餐飲店的油煙排放實時監測數據。一旦出現超標預警,執法人員第一時間上門查處,實現線上全閉環管理,相關投訴顯著下降。在秸稈焚燒管控中,系統則通過全市378個高空瞭望點結合無人機巡航系統,建立“空地一體”立體化巡查體系,實現了露天焚燒行為從自動預警到處置反饋的全流程監管。
從被動處置問題到主動對接民生需求,智慧城管的服務維度持續拓寬。智慧城管中心打造了“浙里辦—湖城管家”應用模塊,推出“我要爆料、違停處理、犬只管理、共享停車”等功能,市民可通過手機輕松辦理相關業務,大大提升了便民服務水平。
市綜合執法局介紹,將加快打造“智慧停車”模塊,整合全市停車資源,推動實現“全市停車一張網”目標,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。